白露,是"二十四節(jié)氣"中的第15個節(jié)氣,
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重要節(jié)氣。
由于天氣逐漸轉涼,
白晝有陽光尚熱,
但傍晚后氣溫便很快下降,晝夜溫差大。
白露時節(jié)的氣候特征是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涼一夜”。夏天的熱風逐漸被冬季的風所代替,冷空氣逐漸南下。此時太陽直射位置向南移,北半球的日照時間變短,從太陽那里得到的熱量減少,再加上冷空氣帶走了地面積蓄的熱量,因此氣溫下降的速度更是加快了。
此外,在華南地區(qū)二十四節(jié)氣氣候中,白露有氣溫迅速下降,綿雨開始、日照驟減的明顯特點,十分深刻的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節(jié)轉換。
白露期間,我國換那地區(qū)平均氣溫比處暑時要低3℃左右,大部分地區(qū)平均氣溫會先后降至22℃以下。按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,時序開始進入秋季。
白露為霜,天地始肅。此時節(jié),陰陽交替,暑氣盡而寒露生,萬物隨氣候之變而顯其智。
鴻雁南翔、玄鳥北歸、群鳥藏饈,非徒候鳥之遷,實乃自然律令下的生存史詩。古人觀物候以授農時,今人借此窺見天地運行的密語,每一候都是時間的刻度,更是生命智慧的無聲宣言。
一候鴻雁來。鴻大雁小,自北而來南也,不謂南鄉(xiāng),非其居耳。白露天氣漸涼,秋日漸成格局,鴻雁起身從北方飛向南方,尋覓一處溫暖之地過冬。
玄鳥就是燕子,燕子是春分而來,秋分而去,它是北方之鳥,南飛帶來生機。如今北飛為歸,紅花半落燕歸去,秋風蕭瑟,要白露滿山葉飛墜了。
候鳥南遷、玄鳥歸巢、群鳥蓄食,皆是自然寫就的生存哲思。白露之候,看似鳥類遷徙藏匿,實則是天地萬物對時序的虔誠呼應。
人間亦當如是:知進退,明蓄藏,在繁華與沉寂間覓得平衡。秋日非凋零之始,而是豐饒后的沉淀——唯有讀懂自然的密語,方能在四季輪回中,修得一份從容與清醒。
紅薯富含蛋白質、淀粉、果膠、纖維素、氨基酸、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,含糖量達到15%~20%。有抗癌、保護心臟、預防肺氣腫、糖尿病、減肥等功效,中醫(yī)視紅薯為良藥,有"長壽食品"之譽。
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飯后不會發(fā)胃酸,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(jié)以吃番薯為習。
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時節(jié)采摘的茶葉,民間有"春茶苦,夏茶澀,要喝茶,秋白露"的說法,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,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個生長佳期。
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,不經泡,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,它多了一些過火的味道,給人的感覺剛剛好。
在某些地區(qū)人們會于此日采集"十樣白"(也有"三樣白"的說法),以煨烏骨白毛雞(或鴨子),據說食后可滋補身體,去風氣(關節(jié)炎)。這"十樣白"是10種帶"白"字的草藥,如白木槿、白毛苦等,以與"白露"字面上相應。
微信號:135editor
新浪微博:@135編輯器
【模板版權聲明】
排版|135編輯器
圖片|135攝影圖(ID:88888、88889),使用請自行替換
貼紙|135編輯器
文字|來源于135AI寫作,請自行替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