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中華文化的傳承人

作者:成思華
主辦方:135編輯器
活動名稱:135編輯器2020校園新媒體文案排版大賽-東部&南部站
記得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哦!

我們的中華文化是民族的符號,

是民族生存和發(fā)展的重要力量。

在伴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出現(xiàn)、

信息社會的日益發(fā)展,

全媒體時代應勢而來,

新時代迅速發(fā)展的同時,

也萌發(fā)了各行各業(yè)的青年們

傳承與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中華文化。

青年人的榜樣·美食博主李子柒
Young role model
李子柒 | Li Ziqi
匠心精神傳承者

李子柒,本名李佳佳。她是一名90后的美食短視頻創(chuàng)作者,也是我們青年人的榜樣。有人說,陶淵明給了我們對于世外桃源的美好幻想,而李子柒則將這種幻想變成了現(xiàn)實。她團隊拍攝的每一幀每一秒都在記錄著對大自然的熱愛,傳承著傳統(tǒng)的精湛手藝,所拍攝的視頻風靡于國內與國外,讓身為中國人的我們而自豪,讓外國人更直觀的了解我們的中華文化。

在一次采訪中被記者問拍視頻的意義時,她的回答是:“以前聽一個老師說,他們班的孩子,以為水稻是從樹上摘下來的,我會想說,我想讓城里面的孩子知道他們吃的食物是從哪里來的?!边@短短的幾句話,卻流露出她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。

90后剪紙哥·暢楊楊

Paper Cut
暢楊楊 | Chang yangyang

剪紙傳承人

暢楊楊,是一名90后河南孟津剪紙傳承小伙,受到奶奶的影響從小就愛上剪紙。他的作品不僅有傳統(tǒng)孟津剪紙的技藝,還融入了現(xiàn)代的新元素,受到更多年輕人的青睞。他還當?shù)亻_辦了剪紙扶貧學習班,幫助農村閑置勞動力學習、掌握孟津剪紙技藝,以技藝扶貧。

他呼吁道: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,希望大家跟我一樣拿起剪刀,用剪刀創(chuàng)造財富,用剪刀脫貧致富,用剪刀剪出美好幸福的生活。

國潮·《不曾遺忘的符號》
Chinese cultural symbol
《不曾遺忘的符號》

非遺音樂微綜藝

《不曾遺忘的符號》是網(wǎng)易云首檔非遺音樂微綜藝,1通過“非遺曲藝+經典金曲”的破壁結合,推動非遺文化走進大眾視野。由年輕的音樂人將昆劇、蘇州評彈、秦腔、粵劇、京劇、黃梅戲的經典金曲與當今嘻哈、搖滾、饒舌、流行等潮流曲風融合進行跨界大膽創(chuàng)作,帶動了更多的年輕群體看到、記住傳播非遺文化。

在網(wǎng)易云音樂該節(jié)目下面的評論區(qū),網(wǎng)友們紛紛感嘆中華文化與現(xiàn)代潮流碰撞產生的激流讓他們震撼,對經典金曲回味無窮。通過網(wǎng)友們的評論,由此可看出此節(jié)目是成功的,它激發(fā)起青年們傳承中華文化的自信,為中華文化而自豪。


《不曾遺忘的符號》第六期 許篙&朱婷婷《如果當時(2020)》
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”中華傳統(tǒng)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,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。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,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(chuàng)新?!?/span>因此,作為青年人的我們,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,只有順應時代的洪流,抓住時代的機遇,才能發(fā)揮出更大的價值,才能共筑青年之夢。


文字|成思華  

圖片|微博 網(wǎng)易云 愛奇藝

摘選:

1網(wǎng)易云《不曾遺忘的符號》

2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主持


END




掃碼關注我們
傳承中華文化,從身邊小事做起!


活動信息
活動宣傳圖
135編輯器2020校園新媒體文案排版大賽-東部&南部站
主辦方:135編輯器
開始時間: 2020-12-02 12:00
結束時間: 2020-12-31 23:59
投票活動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
掃碼咨詢客服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