嶺南古琴藝術

作者:吳琳琳 23560205016
主辦方:135編輯器 x 珠海城市職業(yè)技術學院人文學院
活動名稱:珠海城市職業(yè)技術學院新媒體排版大賽

Lingnan Guqin art

嶺南古琴藝術

嶺南古琴藝術

發(fā)源于廣東新會

流傳于廣東省廣州市及周邊地區(qū)的傳統(tǒng)音樂

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項目之一

是廣府文化的代表之一



古琴藝術來源
嶺南古琴藝術 的圖像結果

     嶺南古琴藝術真正源頭在宋代。南宋末年,隨著宋室的南遷,也把中原文化帶來廣東,特別對廣東的琴學發(fā)展帶來極大的影響。在后來的幾百年中,嶺南琴學昌盛,琴人輩出。明代時,廣州府著名琴人輩出,有陳白沙、鄺露、陳子壯、陳子升等;藏琴豐富,有琴曲流傳。


古琴藝術代表

代表作

     其琴曲多感慨世事,寄情山水,追求中和至靜的境界,代表作品有《水東游》、《碧澗流泉》、《漁樵問答》、《神化引》等。在琴譜和琴學理論方面,嶺南派也頗多建樹,主要流派典籍包括云志高的《蓼懷堂琴譜》(1686)、黃景星的《悟雪山房琴譜》(1836)、何斌襄的《琴學匯成》(1869)、容慶端和林芝仙的《琴瑟合譜》(1870)、朱啟連的《鄂公祠說琴》(1898)等。此外,嶺南派還擁有“天蠁”、“松雪”、“振玉”、“水仙”等名琴,清音雅奏與傳世法曲相映生輝。


代表人物

     嶺南琴派近代主要代表人物是鄭健候和楊新倫師徒二人。鄭健候,生卒年不詳,廣東中山人。他自幼學琴于其祖母鄭夫人,指力過人。相傳鄭家祖?zhèn)髅佟八裳币粡?,連當時已聞名全國的琴家都彈弄無聲,唯鄭先生彈奏此琴錚錚作響。 楊新倫(1898~1990),廣東番禺人,早年為武術教師,先后在廣東、上海、天津、沈陽等地工作。1929年他為得到嶺南琴藝真?zhèn)?,幾?jīng)波折始成為鄭健候的門徒,并隨后將鄭氏供養(yǎng)在家中達二十年之久,戰(zhàn)事爆發(fā)失去聯(lián)絡。1953年楊新倫返粵定居,成為廣東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。1960年楊先生被聘任為廣州音樂專科學校(即今星海音樂學院)古琴專業(yè)的教師,學生有謝導秀、關慶耀等人。1964年后他又在家中設帳傳授嶺南琴學,主要門生有袁建城、羅巧靈、區(qū)君虹、王懷志、林仲偉等人。另外,影響較大的琴人還有:云志高、何洛書、何耀琨、楊錫泉、李寶光、何斌襄、陳恭尹、容慶端、容心言等人。

     區(qū)君虹,1975年始拜嶺南琴派古琴大師楊新倫為師,全面學習并繼承了楊新倫大師的古琴彈奏藝術、傳世老古琴的修復技術,并致力于研究古琴的斫制和改革。在古琴演奏上,其繼承了楊新倫大師“剛健、爽朗、明快”的嶺南琴風,強調(diào)彈奏古琴要謹守傳統(tǒng)的演奏風格,加之太極、金石、書法等國學神粹的融匯揉合。此外,在修復傳世老琴享有極高的聲譽,不少人慕名攜殘破老琴求修。1976年正式踏上斫制中國古琴的道路,1999年獨創(chuàng)的“古木琴”受到了國內(nèi)各大琴廠的效仿。同年開設琴館開始授徒,累計學生人數(shù)已有300人,學生均來自各行各業(yè),一直以來對嶺南古琴神韻的領悟和堅持,使“嶺南琴派”的真實風格得以承傳和發(fā)揚。


古琴藝術流傳
嶺南古琴藝術 的圖像結果
溯源

嶺南派古琴藝術受儒道兩家思想的影響,在曲目、音樂結構、音色及演奏技法等方面形成了清和淡雅、溫柔醇厚、優(yōu)雅恬靜的風格。


文化特色

      從藝術價值方面看,古琴一弦多音,音域寬廣,達四個八度之多,演奏手法復雜多樣,能奏出上千種不同音高與音色的變化形態(tài),表現(xiàn)力極其豐富,可謂中國器樂藝術之王。

     從文化價值方面看,古琴承載了儒家的理想人格與道家的自然精神,內(nèi)涵豐富,意蘊深邃。無論是曲目、音色、音樂結構還是彈奏姿勢,均反映出一種清和淡雅、溫柔敦厚、偏向優(yōu)雅恬靜的風格。

     極具嶺南特色的傳統(tǒng)名曲有:《碧澗流泉》、《漁樵問答》、《懷古》、《鷗鷺忘機》、《玉樹臨風》、《雙鶴聽泉》、《神化引》、《平沙落雁》、《烏夜啼》等。

     這些琴曲的演奏手法與其他流派的傳譜有很大區(qū)別,充分體現(xiàn)了嶺南琴派的古樸、剛健、爽朗、明快的特點。

     嶺南古琴的演奏營造了清、微、淡、遠的意境;構筑出傳統(tǒng)文人抒情達意,陶冶情操,凈化心靈的殿堂,具有濃郁的傳統(tǒng)文化特色。

傳承現(xiàn)狀

     隨著現(xiàn)代化進程的加速,外來文化的影響不斷增強,古琴等傳統(tǒng)民族藝術呈日益萎縮的趨勢。再加上古琴“難學”、“難傳承”、“難遇知音”等原因,嶺南琴派的古琴藝術正面臨失傳的危險,亟待搶救保護。

     由嶺南琴派一代宗師楊新倫先生的入室弟子區(qū)君虹撰寫的《嶺南琴韻——區(qū)君虹古琴藝術》一書正是區(qū)君虹近50年古琴實踐、教學的全方位記錄,包含了彈奏、修復傳世古琴、斫制古琴等方面技藝。在書中,他還對8首嶺南派的代表性琴曲進行了詳細釋義。全書共包含三十多萬字的資料、兩百多幅舊照片。區(qū)君虹是“古琴藝術(嶺南派)”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傳人。

重要活動

    2023年10月29日,“琴古太音”——古琴申遺二十周年紀念音樂會,在廣州圖書館負一樓1號報告廳舉行。古琴藝術(嶺南派)省級非遺傳承人區(qū)君虹和古琴藝術(嶺南派)市級非遺傳承人區(qū)宏山,以及特邀演奏嘉賓馮漢華、湛武、傅曉云、溫沛標、鐘炬、胡枚、吳剛、黃淑儀、吳映雪、陳文雄、陳洪、劉潤澤為古琴愛好者們帶來一場精彩的古琴音樂會,展現(xiàn)高雅藝術魅力。


END

排版|吳琳琳


投票活動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
掃碼咨詢客服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