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數據角度看一個社區(qū)的啟動過程
我有一個觀點,一家公司是否到達B輪的實際水平可以從一個點上來判斷,產品或者說業(yè)務有沒有進入到數據驅動的階段。我們當前公司就在這條路上,所以這次我先拿我們的社區(qū)模塊(本地圈)來聊聊如何從數據角度看一個社區(qū)的啟動過程。
我有一個觀點,一家公司是否到達B輪的實際水平可以從一個點上來判斷,產品或者說業(yè)務有沒有進入到數據驅動的階段。我們當前公司就在這條路上,所以這次我先拿我們的社區(qū)模塊(本地圈)來聊聊如何從數據角度看一個社區(qū)的啟動過程。
1.外部視角評估一個社區(qū)的健康狀態(tài)
公司在融資過程中,所以最近接待了一波一波的投資人,有些厲害的,有些則不那么專業(yè)。所謂專業(yè),就是他可以找到一個標尺把你的公司按到上面,清晰地看到刻度。不聽你說,只看你做出來的成績。
想要把一個社區(qū)做起來,你也需要找到衡量它的刻度。然后把目標的刻度傳遞給每一個投身其中的伙伴。
一個社區(qū)有多大?就是社區(qū)日活數。
一個社區(qū)有多活躍?就是人均互動數。在我們本地圈的業(yè)務里,互動可細分為:發(fā)布動態(tài),點贊,評論
2.運營者視角的上線前期運營的關注點
上面說的結果指標是給老板看的,作為運營者,需要往下細分到過程指標,準確地說是:運營可直接作用的指標。雖然我自己是產品出身,但是從產品的角度看運營,其實我覺得是很有美感的,這種美感在于:運營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可以立刻馬上去讓一塊業(yè)務出彩,偶爾還能有四兩撥千斤的驚喜。產品要經歷的周期就長了些,畢竟還有技術伙伴配合開發(fā)上線這一環(huán)。
先說日活,日活可以按新用戶,老用戶兩個維度去分解,產品上線第一周,重點是看看每天新用戶進來的數量。新用戶是越多越好么?未必,特別是產品本身還不算完善的時候。關注新用戶數,其實只是看看新來的人數是否異常的離譜。這個階段重點不是提升日活,當然它一定是結果。
再說互動數。社區(qū)互動最基本的單元是動態(tài),組織動態(tài)的是話題、標簽、頻道(這3者本質上都是類別,都是把動態(tài)串起來的一條線),運營的抓手就是類別。一塊業(yè)務短期火起來,一定是某個或某些局部帶動火起來的。運營就是要找到這樣的會火起來的類別。說到這里,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:社區(qū)運營前期重點是內容類別的運營。
當我們把動態(tài)細分出幾個類別后,數據上需要做的就是,給每個類別計算其中動態(tài)的平均互動數。平均互動數越高說明這類動態(tài)對社區(qū)貢獻越大,越應該去大力發(fā)展和補充。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:有女人的地方才會有來男人,對于縣域社區(qū),應該同樣也適用。
總結起來,運營工作的重點就是:探索出更多的品類,為已經確定是高價值的品類找到更多的內容提供者,激勵他們產出高價值內容。品類的落地可以用話題,話題粒度適中,可縮可放,不枯燥。話題的互動情況就是運營每天要關注的點。
接下來,我們換個角度來說互動這個主題。一個互動高的社區(qū)中的用戶,一定是感到自己的互動是有回應的,也許還會有獎勵。想起若干年前,我老婆把結婚照發(fā)到了我們杭州當地的19樓論壇,結果被小編推薦到了首頁,可把我們激動的,于是從那時起我倆不知貢獻了多少天日活。同樣的,前幾天我了一篇《3個要點,做好輪播區(qū)設計》到幾個社區(qū)里,給我反饋最好的是簡書,給我打賞,當然我辣么聰明一定知道打賞的一定是小編的馬甲。
這其實是從用戶運營的角度看社區(qū),落地的時候我們應該關注:
今天給多少用戶送了積分
今天有多少用戶接受了我們馬甲的互動
3.監(jiān)控哪些指標
指標的分析過程就像春天的樹,開枝散葉,葉子就是運營實際關注的東西。
實際跟進本地圈一段時間下來,有一個心得可以分享:日常跟進的時候就忘掉那個體系和樹吧,干干凈凈地把葉子排到表格的第一列,后面每一列就是每一天的戰(zhàn)績。我們在執(zhí)行的時候使用了下面的表格,下面的數據是我們某個縣城的做了一定處理后的數據,給大家參考。
咦~,假日活假評論假點贊是什么鬼,就是我們的管理員,真身和馬甲發(fā)的東西咯,監(jiān)控這些是為了團隊內工作透明,透明就是鼓舞的力量。觀察的指標如果有問題你一定可以有所行動,否則這個指標就是擺設,直接剔除,免得消耗你有限的精力。
立即登錄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