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焦慮讓孩子“起跑線”落后

教育孩子,是一種和孩子相處的藝術,與其說你在教育孩子,不如說是在相處的過程中,用你的人格影響孩子。

“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”這句話已經成為了教育中的普遍觀念。最近上映的印度電影《起跑線》也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家庭為孩子選擇幼兒園的故事,其中的情節(jié)與中國化有關,讓人感到非常熟悉。電影中描述了父母們?yōu)榱俗尯⒆舆M入好學校而焦慮不安,甚至付出各種努力和代價。但是,這樣的焦慮是否真的能夠成就我們的孩子呢?

我女兒即將6歲,9月份就要上小學了。每次去接孩子時,聽到其他家長們都在討論各種培訓班和幼升小手續(xù)等問題,我也感到很焦慮。雖然我們想給孩子創(chuàng)造好條件,但是過度焦慮和流水線式的培訓并不能保證孩子成功。

“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”這句話傳遞了一種理念——教育或者說人生就是一場比賽。這種觀念帶有強烈的情緒,害怕被落下、害怕輸掉。在電影《起跑線》中,年輕媽媽米塔就被這種焦慮所困擾,在她看來,一個好的開始就是進入好的幼兒園。如果進不去,則會踏錯步伐、步步跟不上、完全失敗。

但是,在理性思考時,我們應該明白人生并不是一場比賽,并沒有規(guī)定每個人都必須走同樣的路、追求同樣的目標。即便目標相同(如追求成功),通往成功之路也有千萬條。

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徐凱文老師曾經進行過一項調查:北大新生中有30.4%厭惡學習或認為學習沒有意義;40.4%認為人生沒有意義;還有更極端者動了放棄自己生命的念頭。這些數據說明,“空心病”并非只存在于壓力較大、競爭激烈地區(qū)或階層。

因此,“起跑線教育”容易導致“成績教育”,使得學生們缺乏主動性和對自己明晰清晰的認知?!白晕摇毙纬尚枰獣r間和經驗積累,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培養(yǎng)對自己、他人以及社會本身的認識。

馬拉松比賽告訴我們,“起跑線”并非決定勝負關鍵因素之一;而重要之處在于耐力和后勁。人生也如此,在漫長而復雜多變的道路上,“你是誰”比“在哪里”更加重要。

因此,在面對孩子教育問題時,我們應該避免過度焦慮和流水線式培養(yǎng)方式,并且尊重每個孩子獨特發(fā)展路徑和節(jié)奏。同時注重引導他們發(fā)掘自身潛能、找到感興趣方向,并建立正確價值觀念和世界觀念。

家長應該給予孩子足夠自由空間,在尊重他們個性特點基礎上鼓勵他們進行多元化探索和實踐活動,并且及時反饋評價結果以便調整行動方向。

總之,“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”的說法需要重新審視其內涵與含義,并從實際出發(fā)尋找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地教育方式方法。(1000字)
文章申明:本文章轉載自互聯(lián)網公開渠道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
文章評價
登錄后可以評論
立即登錄
分享到